数智助农 打造“聪明田”—兴化市着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G智慧农场
发布日期:2023-09-19 15:14 来源: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字体:[ 大 中 小 ]为加快粮食数字化生产,兴化市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G智慧农场,围绕农田信息5G全覆盖获取、农田管理5G智能化作业、智慧农场5G大数据平台等进行建设,促进兴化稻麦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全市乃至全省数字农作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
项目总体实施面积1500亩,智慧农场核心实施面积约200 亩。建有5G信源设备3套、5G室外双模CPE设备15套,苗情监测、虫情监测等33套田间监测设备,以及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等8台耕种管收全流程农机具;智能灌溉系统,包含数十套定制闸门、传感器;综合统筹智慧农业大数据底座、农田信息立体感知系统、智慧农业决策诊断中心、智慧农作管理系统、农机作业智慧管控系统等多个平台的多源信息,对多维度数据汇总及可视化,并构建出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指挥决策为一体的5G+智慧农作管理大数平台。
推进5G+农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构建全覆盖的5G通讯网络,突破面向稻麦智慧生产需求的农田多源信息立体化快速感知技术,建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广适性的农情立体化感知系统。从而实现苗情监测物联网系统、无人农场虫情监测系统、无人机远程监测系统、多光谱无人机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装备的5G联网,保障气象、作物、土壤、病害、虫害等多源信息快速获取,进一步将多平台获取的多源信息进行有效融合。
优化农情获取先进传感装备的布署升级。紧跟我国先进农情传感技术前沿,积极引入和升级迭代相关核心传感技术装备,优化部署多光谱作物长势信息传感器、土壤墒情监测传感器、大气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病虫害传感器,快速、实时、无损、大面积地获取农作物生长信息(叶面积指数、叶片氮积累量、叶片氮含量、叶干重等)、土壤墒情、大气信息和病虫害信息。结合5G高清摄像头,实时、全面地获取农田影像资料,从而实现对于整个无人农场苗情监测的全覆盖。
全面提升耕种管收作业装备的无人化水平。根据5G+农情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的作物与环境信息,耦合作物播栽和肥水药调控模型,通过全自动水泵及电磁阀控制系统,实现农田精确灌溉;结合基于高精度北斗卫星自动导航技术,实现稻麦的无人播栽,肥药的无人精确撒喷。
5G智慧农场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兴化市粮食生产的数字化和现代化水平。精确栽培及相关配套技术的引入使得园区稻麦产量提高5-10%,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药减少20%,综合增产节本5%左右,智慧农场核心区的抢种抢收时间效率提高20%-50%,关键农机操作人员减少50%,此外,建设过程也培育了一批素质一流的高层次数字农业应用人才,带动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快速发展,成为全省数字农业技术的专业性科研创新基地。
近两年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智慧农场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前来观摩交流达到800人次,针对农业相关的专业培训场次达到10次,邀请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调研已达20余次,成为了我省现代农业尤其是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应用的一张名片和展示窗口,相关的经验已被河南、山东、安徽、江西、海南及省内多个县市借鉴和推广。